宁乡新农人李新军:我要让小花猪变成致富猪 | 新农人 兴农计 ㉔
“我要让小花猪变成致富猪”
宁乡市流沙河镇大田方村新农人李新军坚持原生态养殖,带领留守乡村的爹爹娭毑散养花猪实现增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金庙军 胡利民
在宁乡市流沙河镇大田方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猪圈与农田之间,他就是李新军。这位80后的新农人,正赶着一群憨态可掬的宁乡花猪,哼唱出一段“小花猪变致富猪”的动人歌谣。
从“农机达人”变身“花猪掌门”
“脱贫户养好4头花猪,年收入就能达到万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脱贫密码’!”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办公室教导员、挂职流沙河镇的副书记,驻大田方村第一书记王春华告诉记者,如今的流沙河镇两万多头花猪在乡间撒欢,仅大田方村就饲养近2000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养殖景象。
2008年,24岁的李新军返乡创业,靠着一台收割机帮农户抢收稻谷,随着业务扩大,他又添置挖掘机参与村镇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达人”。
2015年,手中有了可观积蓄的李新军尝试着发展生猪养殖。他起早贪黑一步一个脚印,养殖规模从最初的50头,逐步发展到存栏300多头原种土花猪,年出栏量达1000头的规模。2017年,长沙欢乐珠养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李新军正式开启他的“花猪掌门”生涯,2020年还光荣入党。
打造花猪的“豪华别墅”与“养生食谱”
走进李新军的猪场,完全颠覆了记者记忆中传统猪圈的印象。5亩面积的场区里,1800多平方米的猪舍整齐排列,每个猪栏都配备了自动饮水器。李新军笑着介绍:“咱的花猪住的是‘中央空调房’,夏天有水帘降温,屋顶有隔热层,比城里人还讲究!”确实,猪舍内安装的纱窗将蚊蝇隔绝在外,排风机让空气时刻保持清新,即便盛夏室外热浪滚滚,猪舍内也能维持26摄氏度的恒温。
在花猪的饮食方面,李新军更是下足了功夫。猪场后方的十多亩农田里,红薯藤蔓随风摇曳,红象草长得比人还高。每天清晨,李新军都会带着工人收割新鲜草料,将红薯、玉米、稻谷粉碎后,加入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等中草药,用大锅炉熬煮成香气四溢的“养生粥”。
“这些草药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让猪肉带着自然的清香。”李新军掀开热气腾腾的锅,浓郁的谷物香扑面而来。营养大餐通过压力泵和食用级PE管道,很快就送到了花猪的食槽。
最让人赞叹的是猪场的生态循环系统。猪舍污物由管道进入收集池,经过干湿分离机处理,固体物在干粪盆发酵成有机肥,用于滋养农田;液体则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供烹煮、照明,经过五级化粪池和四级生态池净化后的废水进入生态池。记者看到池里的草鱼、麻鲢欢快游动,证明水质已达到生态排放标准。剩余沼液还能滋养李新军家10多亩稻田,让这里的水稻实现了“零化肥”种植。
共绘宁乡花猪致富“新蓝图”
“看着留守老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栏舍里花猪欢叫,钱包越来越鼓,这种感觉比自己赚钱还开心!”李新军说起带动乡亲致富的初心,眼神格外明亮。
2023年,借着流沙河镇发展“庭院经济”的东风,李新军挨家挨户走访脱贫户,承诺“免费送猪仔、免费教技术、保底价格收”。70岁的周奶奶起初顾虑重重,李新军手把手教她配制猪食,每周上门检查猪仔健康。当第一批花猪出栏时,周奶奶数着卖猪得来的1万多元钱,激动得直抹眼泪。
同年,李新军为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与10户脱贫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猪场从事运送、种植等工作,每天能挣200多元。“白天在场里干活,晚上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过得蛮好咧!”54岁的脱贫户刘备云干劲十足。
暮色渐浓,大田方村的炊烟袅袅升起。李新军站在猪场旁的山坡上,眺望着远近农户家的一个个猪舍,嘴角扬起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承载着希望的“花猪军团”正用坚实的脚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踏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未来。
“兴农36计”
我的理想就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的父老乡亲,尤其是年老留守乡村的爹爹娭毑,在自己体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散养土花猪。我会提供技术服务,兜底回收,保证乡亲们的利益。
我还计划通过网络平台,将原生态的宁乡花猪,推广到长沙、湖南乃至全国市场,要让全国的食客都知道,宁乡花猪不仅是美味,更是健康、生态的代名词。——李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