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思政课,不一般!
9月8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暨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80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共产党员代表、80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共青团员代表、80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宣誓,以伟大抗战精神点燃信仰之光,在红色基因库汲取奋进之力。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中宣部理论局二级巡视员张建民,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俊杰,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张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宗远,副馆长陈宇赫、王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附属中学校长宓奇,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冬梅等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师生代表,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参加活动。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统一组织观看网络直播,累计收看超2万人。

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中国人民大学与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携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同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建基地”,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大效能。张东刚、李宗远、宓奇、张冬梅共同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建基地”揭牌。
张东刚表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中国人民大学携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全面启动“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让不同学段青少年在同一主题下共学、共思、共悟、共进,构筑起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坚实阵地。中国人民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大中小、家校社思政课一体化共建机制,以伟大抗战精神点燃信仰之光,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把“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办成品牌,源源不断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高精尖水平的“金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输送先锋栋梁。
于英杰表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首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全市大中小学要多措并举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上好“大思政课”和“开学第一课”,要学好思想精髓,坚持正确史观、坚定崇高理想、自觉砥砺“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要用好首都资源,通过实践教学等形式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不断增进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领悟;要讲好典型故事,营造“学讲话精神、听典型故事、做复兴栋梁”的浓厚氛围,凝聚团结鼓舞师生的精神力量。
李宗远表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抗战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擦亮陕公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秉承立志为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努力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栋梁;在缅怀抗战先烈中砥砺精神品格,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涵养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传承抗战精神中争做时代先锋,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转化为努力学习、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现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学生党员代表重温誓词。

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共同教学主题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李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王莹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杨迪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明琨分别带领师生从不同维度重温抗战岁月、感悟精神力量,呈现了一堂生动立体的思政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作专家点评。

授课环节结束后,师生代表参观《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20余家革命纪念馆全面启动“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品牌项目,这是继“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之后的又一个品牌项目,旨在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出发,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推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来源:长安街知事
记者:刘晓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