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一季度法院受理交通事故纠纷33万件,增长近六成

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638.4万件,同比增长45.67%。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33万件,同比增长59.21%,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加强道路交通纠纷司法规则供给,研究制发司法建议,通过统一裁判标准,推动保险公司及时理赔,做好道路交通纠纷及时化解和一体化处理。
刑事案件审判方面,今年一季度人民法院坚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标本兼治,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受理刑事一审案件27.0万件,同比下降6.42%。判处生效被告人34.3万人,同比下降4.55%。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2.5万人,同比下降3.68%。受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一审案件6437件,同比下降28.54%,毒品犯罪综合治理成效进一步巩固。针对新型毒品案件增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强新型毒品案件审判指导,及时制定司法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惩治新型毒品犯罪提供明确规范依据。受理敲诈勒索罪一审案件1296件,同比增长5.62%。
民商事案件审判方面,今年一季度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638.4万件,同比增长45.67%。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33万件,同比增长59.21%,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加强道路交通纠纷司法规则供给,研究制发司法建议,通过统一裁判标准,推动保险公司及时理赔,做好道路交通纠纷及时化解和一体化处理。协同有关单位持续落实最高人民法院2号司法建议,银行卡纠纷收案数量在2024年同比下降26.48%的基础上,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5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国内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发明专利有效量超过400万件,相关纠纷数量也呈增长趋势,2025年第一季度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6.5万件,同比增长45.60%,人民法院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力度不断加大。受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4655件,同比上升9.38%,人民法院严格适用仲裁司法审查标准,强化对仲裁活动的司法监督与支持,促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发展。
行政案件审判方面,人民法院树立和践行“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理念,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受理行政一审案件9.3万件,同比增长21.67%;受理非诉行政行为申请执行审查案件5.3万件,同比增长25.17%。受理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协议等一审案件2.2万件,同比上升14.69%。各级法院做实为大局服务,找准行政审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与合法权益,纠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把规范市场秩序与保障合同履行、促进生产经营统一起来,依法解纷争、促合作、利发展。
据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力的增强,以及企业对品牌保护重视程度提升,“十四五”规划以来我国年均商标申请量超过700万件,商标类行政案件持续增长,人民法院2025年第一季度受理涉商标、专利确权授权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1.2万件,同比增长84.03%,最高人民法院加大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协调联络力度,指导相关法院提升案件审理质效,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
执行案件办理方面,今年一季度人民法院受理首次执行案件273.4万件,同比增长7.98%。通过深入开展交叉执行攻坚工作,大量难案、积案得到有效化解,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保持高位,执行到位金额同比增长9.48%,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提升。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数延续负增长趋势,同比下降9.85%,完成信用修复超过40万人次,努力帮助被执行企业与个人重塑信用,助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量同比上升10.63%,成交率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财产变现处置工作效能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