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托管 村民享红利

0人浏览   2025-04-18 12:44:00

日前,在沁县故县镇千亩沁州黄谷子种植基地,覆膜播种机匀速推进,新翻的土壤在春光下泛着油亮光泽。这片千亩种植区,曾是零散的“补丁田”。近年来,故县镇通过大力宣传惠农政策、整合周边农户土地,引入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统一旋耕+精准播种”的标准化种植。

为壮大沁州黄谷子产业,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故县镇在徐村—老马岭村—清河村打造沁州黄谷子千亩示范基地,启动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土地托管项目,强抓机遇,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过去农户单打独斗,每亩旋耕成本超80元,如今集中连片作业成本直降30%。”故县镇相关负责人在春耕现场介绍,依托“冬播+早春播+覆膜播”三轨并行的种植模式,全镇2000亩沁州黄谷子基地预计亩产将突破5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15%。

故县镇依托全镇27个行政村共同成立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党委统筹、村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三级协同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将传统分散种植模式升级为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与此同时,故县镇创新“土地托管联合体”模式,由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农机作业、村集体协调农户签约、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形成“保底收益+超产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可选择全托管或半托管:全托管模式下,每亩保底收入600元,超产部分按20%分红;半托管则保留部分自主权,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制定种植标准,成本下降15%以上。以庶纪村为例,通过购置拖拉机、旋耕机等设备,开展规模化作业,去年村集体收益突破15万元。

在沁州黄谷子种植中,故县镇标准化与生态化融合,推行“有机旱作二十四节气法”,结合渗水地膜覆盖技术提升降水利用率,并引入抗倒伏“沁黄1号”新品种,确保亩产稳定在500斤以上。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成果通过“同川人家”区域品牌实现价值延伸。合作社统一包装运营全镇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到村工作大学生直播团队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育苗大棚和田头市场,形成“育苗—种植—销售”全链条闭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

故县镇积极联系本地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解决农户销售顾虑。同时,在种植方式、谷种选育、节水灌溉、有机肥施用等方面,邀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旨在提高小米品质,出精品、创品牌,提升附加值。

站在徐村观景台远眺,千亩连片谷田与公司化运营模式交织成数字农业图谱。故县镇相关负责人说:“当土地打破边界、技术穿透壁垒、订单链接市场,乡村振兴便有了破界而生的无限可能。”(魏堃 刘佳钰)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相关文章

香瓜种出“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