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宅街道百年老树见证樱桃变迁史,留住那份“老味道”

0人浏览   2025-05-08 10:55:00

这是一棵穿越数百年的樱桃树,它见证了北宅樱桃的历史变迁,也目睹了一颗小小的樱桃如何变身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位于三树新村的一棵百年樱桃树。

北宅樱桃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千百年来,老百姓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作,培育了崂山短把红樱桃、崂山长把红樱桃、尖嘴樱、黄樱、美早、红灯、萨米脱、先锋、布鲁克斯、黄蜜、美霞、美虹、萨米早等40余个品种,55万余株樱桃树年产量近3万吨。

从不起眼的“山中野樱”到“万亩樱红”,一颗颗樱桃在这里完成了百年传承与现代创新,走出了一条北宅式的樱桃“进化论”。

北宅樱桃红了。

百年樱桃树孕育“满山樱红”

走进崂山区北宅街道三树新村的大山之中,村民张宜虎停下脚步,向远处指了指,那是山中一棵百年老樱桃树。相比一般的樱桃树,它的枝干粗壮,树皮上覆盖着一缕缕青苔,在它顶部几处较细的枝子上,已经挂上了一簇簇红得发紫的樱桃。

三树新村村民满心欢喜地摘樱桃。

这样的百年樱桃树,在三树新村有30多棵。它们是这片大山中成千上万棵樱桃树的“母亲”,它们结出的樱桃,被当地村民称为“老品种”。

这些百年樱桃树最初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成如此大的规模?三树新村村委委员尹瑞岩回忆道:“我们村的樱桃种植历史有二三百年了,当时樱桃树大多被随意栽在河边,并没有规模化种植。”

“当年条件有限,大部分土地都种粮食了,哪有地种樱桃树?”尹瑞岩说,就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樱桃树并未受到重视。

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欢上天然无公害、味道甜美的樱桃,需求量逐渐增多。此时,拥有得天独厚种植条件的北宅抓住时代机遇,开始大面积种植樱桃树。“当时村民用的大部分樱桃苗都来自那些百年老樱桃树,可以说,现在山中上万棵樱桃树,都是它们的‘孩子’。”尹瑞岩说。

1996年5月,首届大崂樱桃会成功举办,掀起了当地村民种植樱桃树的热潮。“当年樱桃会举办后,樱桃价格提高了不少,我们也更有动力种樱桃树了。”尹瑞岩说。

老中青三代眼中的百年老树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看那娇嫩的果实就知道,小小樱桃对成长环境十分挑剔。今年62岁的尹京光是土生土长的三树新村村民,目前家里有上百棵樱桃树,回忆起当年种植樱桃树的情景,他依旧历历在目。“当年我还小,跟着长辈种了一批樱桃树,树苗一部分来自家里那几棵老樱桃树,还有一部分是从外面买的。”为了打理好樱桃树,尹京光跟着别人学习修剪技术。如今60多岁的他,每年春季和秋季依旧坚持亲自动手,各修剪一次樱桃树,“别人剪我不放心,怕剪坏了。”对家里的几棵百年樱桃树,尹京光有很深的感情,“除了结樱桃的时候,平时也会挨棵树去看看,剪剪枝、除除杂草,它们就跟自己家人一样了。”每年樱桃季,他还坚持跟老伴一起,每天凌晨上山摘樱桃,“儿子工作太忙了,我们俩能摘多少算多少,等到摘不动的那天再说吧。”

30多年前,展女士嫁到三树新村,自此开始与这里的樱桃树打交道。谈起家里的百年樱桃树,展女士头一个想到的便是它结出的樱桃口感更好,“老树结的樱桃色泽好,虽然个头小点,但是更甜!”临近中午,展女士挎着刚刚摘下的一筐樱桃,准备去山下卖,“小贩都很识货,见到这种老品种的樱桃都抢着买。”如今,展女士家的100多棵樱桃树,不仅为一家人带来一份不错的收入,更成为展女士的一份念想。“每年樱桃季,孩子们都请假回来帮忙摘樱桃。大家凌晨一起上山,很热闹。摘下来的樱桃给亲戚朋友们分分,自己也很开心。”

谈起家里的百年樱桃树,今年38岁的三树新村村民张宜虎很是自豪,他向记者展示刚刚发在抖音上的一个视频,视频中是一棵粗壮的樱桃树,还配上了文案:“三树新村张家自然村的百年老树大丰收啦!快来品尝吧!”如今,他不仅每年帮父母上山摘樱桃,还通过社交平台,吸引游客走进三树新村,看一看百年老樱桃树,品尝一下百年老树结出的“老味道”樱桃。

采取措施保护好百年樱桃树

除三树新村外,北宅街道不少村落也有百年老樱桃树。北宅街道农业农村中心农业负责人张海涛介绍,经过此前粗略统计,北宅街道发现百年老樱桃树200余棵。

经过时间考验的百年樱桃树相比外地品种,更能适应北宅当地的环境。“受寒潮天气影响,外地品种的樱桃树大多有减产现象,但本地的‘老品种’受影响较小。”张海涛说,相比外地品种,本地老品种樱桃外观更加有光泽,口味也更甜,更受本地人认可。

张海涛介绍,由于这些百年老樱桃树大都种植在较偏僻的位置,部分樱桃树的树枝出现腐坏,樱桃产量也在减少,为此,北宅街道准备采取措施,保护好这些“老品种”樱桃树,“首先在肥料管理、田间管理上进行保护,其次在预防病虫害等方面发力。总之,要为百年樱桃树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 新闻延伸 /

好山好水造就“甜蜜之乡”

北宅樱桃名气大、口感好,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好山好水密不可分。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刘更森介绍,北宅樱桃以中国樱桃为主,此外北宅的大红樱桃、短把樱桃、樱珠等形、色、味都独具一格。北宅地处崂山腹地,崂山水库上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北宅樱桃甜美可口的品质。

如何更好地发展北宅樱桃产业,尤其是保护北宅的百年樱桃树呢?刘更森建议,未来,北宅樱桃产业还可在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方面发力,继续提升樱桃品质。如加强土壤管理,土壤翻刨,加深根系分布,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中耕松土,让樱桃根系有良好的透气条件;树盘覆草,可以提高土壤肥水,保持土壤湿度,增加有机质含量。还可减少采前落果,合理施肥浇水,在开花坐果期间进行适当追肥,对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枝叶生长有明显的效果。

品质是种出来的,效益是卖出来的。刘更森建议,以北宅樱桃节为契机,未来北宅樱桃产业亦可在农文旅商融合、三产融合方面继续发力,挖掘果品之外的更大价值。

来源|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栾丕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