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人大:人大代表石榴产业服务站主动赋能助石榴产业腾飞

0人浏览   2025-04-20 08:39:00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通讯员 刘忠豪 枣庄报道

从一盆盆造型独特的精品盆栽到漫山遍野的郁郁果树,张庄村石榴产业的发展之路,不仅是薛城区乡村振兴的缩影,更是薛城区人大代表产业服务站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近日,薛城区人大以深化拓展“两个联系”为抓手,开展枣庄省市区镇人大代表石榴产业服务站“春季技术服务活动”,组织人大代表、专家学者“送服务到田间、送支持到地头、促发展到园内”,与群众共同绘就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人大履职牵线,开设技术“私塾课堂”

“关于石榴果树的嫁接,第一刀的角度要小一点、切口要大一些,第二刀...”在石榴树前,安广池研究员耐心地为种植户示范讲解技术要点,并且在实操环节结束后,仍有多位群众围着咨询技术问题。“过去有一些好的石榴品种,老百姓自行嫁接后成活率不高,或者苦于缺少嫁接技术干脆就放弃了。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我们代表服务站组织的管护活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面对面的‘私塾辅导’”。

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薛城区人大牢记殷殷嘱托,立足职能定位,在枣庄市人大的指导、薛城区委的领导下,在张庄村内建设了枣庄省市区镇人大代表石榴产业服务站,为来自各行各业尤其是石榴产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从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履职交流平台。截至目前,服务站已有进站五级人大代表22人,开展代表履职专题活动9次,举行专项技术指导(讲座)3场。

建设数字平台,助力专家“号脉开方”

村民王自华在自家果园里,掏出手机,进入“人大代表服务石榴产业线上平台”小程序,滑动屏幕,屏幕上显示诸多果树专家、人大代表的留言板与联系方式。“过去咱也不知道啥叫科学管护、精准施肥,就觉得石榴树怎么都能开红花、结红果,啥时候剪枝?啥时候施肥、施什么肥?主要靠感觉判断”,这种凭感觉的管理养护并非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去年园子里的几棵树不结果子,甚至都没开花,以为是树生病了,后来在平台上和专家视频连线,专家一眼就诊断出来是肥料施多了烧坏了树根,还及时开出了‘药方’”。

产业加速升级发展,服务保障更要做到前面。2024年10月,枣庄市人大与薛城区人大共同开发上线了“人大代表服务石榴产业发展线上平台”,为石榴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数字化保障。平台自上线以来,邀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彭福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杨雪萍、枣庄市农科院研究员安广池等15名专家学者入驻,平台可实现视频通话、留言反馈、线上销售等众多功能,对行业变化、新闻动态进行全网智能抓取,石榴种植户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在手机端获得技术、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支持。

加强阵地建设,打造代表“履职高地”

为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精准化、高效化,更加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站听民声、聚民智、促发展的主阵地作用,薛城区人大不断推动服务站实用化建设,不断健全站内硬件设施,并将驻站代表基本信息、年度活动计划、各项工作制度上墙公开公示,方便石榴从业者联系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建议。持续深化“两个联系”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代表进“家”入“站”履职活动,积极打造“周五下午见”履职品牌,将每周五下午确定为服务站的代表接待日,双月15日为代表活动日,组织代表围绕推动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针对性专题性活动,确保大门常开、群众常来、活动常有。根据种植业户的需求,定期举办石榴专题辅导讲座,深入石榴种植园开展现场教学,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深化交流互助,共同提升发展。下步,薛城区人大将持续用工,更加充分发挥出代表服务站听民声、聚民智、促发展的主阵地作用,不断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薛城实践”

相关文章

校园“非遗运动场”

香瓜种出“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