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上“产后抑郁”?专家:育儿中的男性也会产生激素变化

0人浏览   2025-04-24 12:20:00

“在女儿出生10个月左右时,我开始出现整晚失眠,情绪低落,回想起之前工作的场景就止不住地流泪,两个月内瘦了20多斤,我开始觉察到自己可能抑郁了。”4月23日,“男子全职带娃患产后抑郁”登上热搜,全职爸爸“茉莉爸”的经历引发网友讨论:男性也会“产后抑郁”吗?

产后抑郁并非母亲独有。2024年7月,中南大学第三湘雅医院团队发布《中国父亲产前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父亲的产前抑郁流行率约为11%,产后抑郁流行率约为16%。

4月23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谢燕告诉记者:“临床上,产后抑郁的诊断一般针对的是生产后的女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女性配偶在围产期也可能经历抑郁症。门诊中,仍然有不少男性因在孩子出生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前来就诊。”

男性为何也会在育儿过程中出现抑郁情绪?谢燕介绍,男性与女性一样,在新生儿出生后同样会面临激素的变化。女性在生产之后,孕酮激素水平变化是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而男性在孩子出生后,也会出现睾酮激素水平的下降,这种变化一方面可以让男性减少攻击力、更有亲和力,同时也会带来情绪的波动,增加其焦虑和抑郁风险,这种变化在产后3~6个月之间会更明显。

“与母亲不同的是,父亲‘产后抑郁’多表现为孤立、退缩和疏远。严重者可能出现消极,甚至极端的意念或行为。因此,对于新生儿家庭来说,要强调对父母双方的心理关注。”谢燕说。

“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育儿过程都需要外部世界提供充足的支持。”4月23日,南通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莫朝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全职母亲或父亲来说,育儿时都面临与外界交流变少、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自我封闭、自我价值感降低及消极应对。此时,身边人的关注、鼓励及支持,社会评价标准的转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谢燕提醒,抑郁患者若出现情绪、心境低落,活力减退或丧失,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的“三低”表现,且持续两周仍无法自我缓解,影响基本育儿任务的完成,就需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干预,避免长期发展为慢性抑郁。

编辑:李可欣

相关文章